在小孩子的启蒙教育中有许多是小动物的科普,其中有这么一条关于喵星人的说法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听说过,就是猫咪的胡子长度是跟头一边儿宽的,猫咪钻老鼠洞时会用胡子测量洞宽,看看头能不能进去,头能进去全身就能进去了。大家是不是都听说过?
这一点在大家长大以后基本就很少听到了,因为人们发现,猫咪胡子跟脑袋或者肩膀有时候并不是一样宽,而且有些孔隙猫咪脑袋钻过去以后会很干脆地卡住,退都退不回来,不是胡须可以量宽度吗?这一切为什么跟小时候听说过的不一样啊?难道从小听到大的都是假消息?
其实这一条小科普有它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完全准确,因为猫咪的胡须有很复杂的作用,其中一个作用确实是可以依靠触碰物体来收集信息,能达到测量宽度的功能,但是猫咪一般并不会靠胡须来精准测量洞宽,这一条其实是人们经常看到猫咪往狭窄的缝隙里钻而产生的一种猜测,有它的道理,但在现实中的体现并不明显。
根据品种的不同,有些种类的猫咪胡须很长,远远长过它自己头和肩膀的宽度,有些种类的猫咪胡须又很短,还有的基本就没胡子,比如无毛猫。而且有些猫咪的胡须是直的,有些是卷曲的。那么猫咪的胡须具体有哪些作用呢?
首先,猫咪的胡须是它身上被毛的一种类型,猫咪身上一般有三种被毛类型。一种是针毛,分布在脖颈、后背、四肢、尾巴等处。一种是绒毛,分布在头面部、四肢内侧、腹部等处。第三种是触毛,分布在眼睛上方、鼻子两侧、爪垫之间、耳廓内侧等处。鼻子两侧的触毛就是胡须,眼睛上方也会有几根长长的触毛,有点像眉毛,耳廓内侧也有长长的触毛。爪垫之间也有触毛,一般被称为脚毛或者足底毛。
触毛,顾名思义,它的作用就是用来接触周围环境事物的,一般来说触毛的质感比较柔韧而且坚硬,这种构造可以保证毛尖受到触碰后可以精确传达到毛根,供猫咪来分析收集到的信息。猫咪耳朵里的触毛和足底的触毛没有胡须硬,因为它们的作用是更细致地感触空气的震动和脚底接触的地面,所以会比胡须柔软细密一些,特别是爪垫之间的毛,但是铲屎官仔细观察还是能够看出猫咪爪垫间的触毛跟脚趾背部的绒毛质感不一样。
着重说说猫咪的胡须吧,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触碰来收集环境信息,特别是在黑暗的夜晚,猫咪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夜视能力,但胡须可以帮助猫咪对环境进行感触,作用相当于盲人的导盲手杖。在猫咪胡须的末端,有一类感应装置叫做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s),能够根据触碰对物体的质感、力量和距离进行信息收集,将刺激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传达到神经中枢,分析出当前环境的变化。
猫咪的胡须对于环境变化的敏感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呢?有时候甚至不用通过实体接触,空气的流动这种轻微变化也能被猫咪的胡须给捕捉到,换句话说,猫咪的胡须甚至可以起到“听”的作用。这种功能在猫咪的触毛类型中,以耳廓内侧的触毛最为灵敏,猫咪耳朵里和耳廓顶端的簇毛能够捕捉声音传达过来的空气震动,帮助猫咪分析声音的来源和原因。胡须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但是没有耳朵周围的毛更灵敏。
关于猫咪胡须的测量功能,最大的作用是根据动态中的距离变化和空气流动来测量前方障碍与猫咪本身的距离,而不是测量洞口宽度看能不能钻过去。有人做过实验,剪掉猫咪的胡须,结果观察到它们会在行动时有些磕磕绊绊,或者钻进自己根本钻不过去的洞,所以断定猫咪胡须可以测量洞宽。但这个实验其实反映出来的是缺少了胡须,猫咪一时间习惯不了,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对环境进行有效和精确地感应,才会磕磕碰碰或乱钻洞。天生就没胡须的无毛猫从小就习惯了,所以不会一辈子都到处乱撞。
许多铲屎官都发现自家猫咪在玩耍的时候,嘴边的肉肉会鼓起来,胡须的末端也都摆到了前面。这就印证了刚才的说法,猫咪在准备接触物体时会充分利用胡须对环境空气和物体的触碰来采集信息,所以玩耍时会把胡须朝向前面。而吃饭或者喝水的时候猫咪会反过来把胡须摆到后面去,有时候甚至会紧贴面部,避免胡须被杂物或水滴所沾染,从而降低敏感度。
铲屎官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用手指触碰猫咪的胡须,你会发现手指刚碰到或者还没碰到胡须时,这一侧的胡须就会在猫咪的控制下转向后面,换另一边也是一样。这就是猫咪在维护自己胡须的敏感度,因为它不知道你到底是想揪它胡子还是想干啥。
太攀蛇
太攀蛇
指导价:
MORE中国水蛇
中国水蛇
指导价:
MORE金环蛇
金环蛇
指导价:
MORE帝皇眼镜蛇王
帝皇眼镜蛇王
指导价:
MORE喜玛拉雅白头蛇
喜玛拉雅白头蛇
指导价:
MORE赤练蛇
赤练蛇
指导价:
MORE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
指导价:
MORE小香猪
小香猪
指导价:200-600元
MORE土拨鼠
土拨鼠
指导价:50-700元
MORE松鼠
松鼠
指导价:50-800元
MORE六角恐龙鱼
六角恐龙鱼
指导价:10-100元
MORE蜜袋鼯
蜜袋鼯
指导价:500-8000元
MORE鬃狮蜥
鬃狮蜥
指导价:100-1500元
MORE荷兰猪
荷兰猪
指导价:30-500元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