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收藏 标签大全

春季鱼病高发,哪些原因值得注意?

作者:   2024-06-24 20:34:55   浏览:

NO.1春季水环境的特点

水生动物病害的暴发,和它所处的水环境息息相关。

全国鱼类主产区,春季的水环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上升

在秦岭淮河以北的渔业主产区,3月份以后,养殖水面逐渐化冰;同时南方地区的水温也逐步回升,从原来的5-6℃逐步回升到10-15℃;

水温持续上升,造成了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对后面鱼病的暴发有直接影响。

春季鱼病高发,哪些原因值得注意?

2、水温气温的持续不稳定

春季,在我国渔业主产区,除华南外,一直到5月份以前,都有冷空气频繁活动;

池塘水温持续不稳定,鱼的应激反应大,这是开春后的鱼类暴发性疾病和批量死亡的一个直接诱因。

3、养殖水体的昼夜温差大

春季,在我国大部分渔业主产区,特别是山区池塘,昼夜温差很大,有时候昼夜温差甚至达到15℃,带来一天之内水温的变化甚至达到5℃;

水温的剧烈变化,造成鱼的应激反应比较强烈。

同时,昼夜温差太大,也造成水体上下层形成比较强的密度流,池塘底部沉积的残饵和粪便泛起;

这也带来池塘底部环境的恶化和病原菌的滋生,给底层鱼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也是开春后鱼病多发的一个诱因。

4、阴雨天气频繁

对于我国大部分渔业主产区而言,开春的3-5月,雨水相对比较多,清明,谷雨等季节,通常都会伴随着雨水,有时候甚至是阴雨连绵。

天气的不稳定,加上鱼越冬后体质相对比较弱,这些因素相互叠加在一起,容易导致越冬后的鱼类疾病多发。

NO.2爆发的主要鱼病

每年的3-5月,是渔业主产区鱼病暴发的高峰期,特别是隔年越冬的旧鱼塘尤其明显;

发病急,损耗率高,疾病严重的塘口,整个发病过程损耗量可能达到70%-80%(如图1),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爆发的鱼病主要有以下几类:

继发性细菌感染

特别是最近几年,越冬后的鱼类经常可见,如草鱼(华中地区越冬后的草鱼这几年尤其多见,如图4)

红斑的部位没有明显的规律,头部,躯干,尾部等都可见,往往还伴随着细菌性感染,做病原分离能够分离到优势菌;

是这几年越冬后最常见,损耗率最高的病害,养殖户称之为“鱼瘟”!

可能是体质的原因,通过做药敏试验,内服敏感抗生素效果不佳。

另外叉尾鮰套肠病,也是春季发病率很高的鱼病(如图5),主要原因是冬季投喂量很少,或没有投喂。

停料时间过长,鱼的体质下降,肠道消化功能弱化,加上开春后肠道保健不到位,加料过快,肠道消化能力跟不上,功能紊乱后,从而诱发套肠。

水霉病

早春阶段,由于越冬后的鱼体质差,加上环境的剧烈变化,鱼产生了比较强的应激反应;

即便是不拉网,鱼也容易出现脱鳞,继而发生水霉病。

或者是由于体质方面的原因,皮下组织溃烂发炎,组织坏死后引发水霉寄生。

这种情况在最近几年的鲈鱼(如图6)等特种水产品种越冬后比较常见。

寄生虫病多发

春天,随着水温的逐步回升,寄生虫经过一个冬天的相对静止,虫卵开始逐渐萌发;

此时,寄生虫病进入一个发病率相对高的阶段,特别是水温15℃-25℃的时间点,这个阶段的水温最适宜寄生虫的生长;

比较常见的寄生虫有斜管虫,车轮虫,小瓜虫(如图7),指环虫等,特别是一些体质相对较差的鱼,对寄生虫的清除能力弱,容易被寄生虫寄生。

有些寄生虫也会对某一些品种造成致命危害,如斜管虫会导致鳜鱼出现大量损耗。

气泡病

早春阶段,水体的水温逐渐升高,光照开始逐渐增强,光合作用开始逐渐增强;

当连续几天天气晴好,池塘的水体溶氧容易发生过饱和;

由于水温的剧烈上升,溶解度下降,鱼类血液中溶解的气体会逸出,凝聚成微小的气泡;

但是由于外界溶氧过饱和,体内的气体不容易很快排出来,就会在体内形成气体栓塞,也就是气泡病。

特别是多见于机体调节能力相对比较弱的水花和早苗。

春季鱼病高发,哪些原因值得注意?

NO.4春季鱼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1,水环境持续不稳定,鱼类应激反应大,是诱发越冬后的鱼发病的环境因素。

2,越冬前忽视了鱼的保健。

经过越冬期的少量投喂甚至是停料,鱼的体质下降;

开春开始投喂后,内服保健没有及时跟上,加上近几年饲料质量下降,替代原料的大量使用,体质差是鱼病高发的直接原因。

上一篇锦鲤学堂丨关于昭和三色


下一篇世界十大有毒鱼类排行


热门宠物

查看更多